水田管理中,晒田是一项关键的管理措施,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、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、控制节间生长、避免倒伏等。但并非任何土质、肥力的田块都适合晒田,如何确定自家稻田是否应该晒田?何时为晒田最佳时期?应该晒到什么程度?何时停止晒田?针对以上问题,护苗科技为大家整理了晒田时间、标准及注意事项等,希望对大家科学晒田、抗倒增产有所帮助。
晒田的时间与标准
晒田注意事项:五看原则
01
看苗晒田:茎数足、叶色浓、长势旺盛的稻田,一般需要早晒田、重晒田,反之应迟晒田和轻晒田;稻苗长势一般,茎数不足、叶片色泽不浓绿的,采取中晒、轻晒或不晒。
02
看土质晒田:肥田、低洼田、冷凉田宜重晒田,反之,瘦田、高岗田应轻晒田。碱性重的田可轻晒或不晒。土壤渗漏能力强的稻田,采取间歇灌溉方式,一般不必晒田。如稻草还田或施入大量有机肥,发生强烈还原作用的稻田必须晒田。
03
看天气晒田:晴天气温高、蒸腾量大,晒田时间宜短,天气阴雨要早晒,时间要长些。晒田要求排灌迅速,既能晒的彻底,又能灌的及时。但要注意,若晒田期间遇到连续降雨,应疏通排水,及时将雨水排出,不积水。
04
看肥力晒田:对于施肥过多长势比较旺盛的稻田要适时晒田。
05
看水源情况晒田:地势低洼,地下水位高,排水不良,7、8月份出现冒泡现象的烂泥田必须晒田。
轻晒的田块,要达到田面破皮、脚踩下去不粘泥;中晒的田块,要晒到田面踩下去无脚印,田面硬实,田面出现小裂纹;重晒的田块,要晒到田面出现2厘米左右的裂纹为宜。
以上为护苗科技为大家整理的排水晒田的管理重点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通过正确的晒田管理减少无效分蘖、增强根系活力;抑制节间生长、增强抗倒伏能力;减少病虫害发生。晒田回水后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茎、鞘向幼穗转移,促进幼穗分化生长发育,形成大穗、增加籽粒,最终实现增产、促早熟的目的。